海外医疗服务机构海外医疗网为我们解读肿瘤的要害,了解它才能真正战胜它!
不要仅仅迷信医学
1955年去世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被记者问到,如此多病的您,如何总结您的一生和所处的时代呢?晚年的爱因斯坦面对上世纪中叶科学技术迷信的泛滥,忧心忡忡的指出:这是一个“手段日臻完善,但目标日趋混乱”的时代!
据调查,在美国被治愈的50%肿瘤患者,大多数是受医疗制度的改革,以及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五花八门的保健制度的帮助战胜了癌症,而医疗技术仅仅是配角。对中晚期的手术,新药的研制、放疗的改进、新技术的出现等的贡献只处于次要地位(大约为10%~20%)。
刘教授阐述了现代医学的尴尬,美国从20世纪三十年代全社会普及了冰箱,研究发现冰箱的作用与美国人均寿命的延长有相当大的关系,甚至冰箱的贡献和整个医疗体系差不多!所以一个冰箱的贡献可与当下的医疗领域相媲美。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要再夸大医疗技术的作用。“所以说,我们不要迷信硬件技术,也不要仅仅迷信医学。”
一位来自不幸死于癌症的肿瘤医师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医学延长了我在世上受罪的时间。我的肿瘤到了晚期,我的人格尊严也丧失殆尽,在医生、护士、家人的眼里,我就是一个能够喘气的瘤子!”
我们要用平常心对待癌症
肿瘤有恶性与良性之分。恶性的肿瘤像坏分子一样到处流窜、到处扩散,到处搞破坏、制造矛盾。而良性肿瘤只在原地自我生长,不断的长大。大家要了解何为癌?何为肿瘤?什么又是肉瘤?恶性肿瘤是和高血压、糖尿病类似的慢性病。所以,以平常之心对待癌症,把心里调试到最佳状态,规范治疗,科学治疗,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世界相比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属于中等偏下,真正的癌症高发国家是发达国家!中国大概1/4的人死于癌症,发达国家比例接近1/3。在中国,罹患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子宫体癌、卵巢癌、脑及CNS肿瘤,依次为排名前十位的高发肿瘤。
美国结核病之父——特鲁多医生,在医学求学路上不幸染上肺结核病,这种在19世纪还无药可救的绝症。而后他召集了一些同样患此病的患者一起搬到纽约100多公里之外的洛克菲勒家族赠送的庄园 ,把那里变成了世界第一座医疗疗养中心。在没有对应药物使用的条件下,他们一起在风景优美、湖水清澈的自然环境中生活,自己养牛,互相照顾。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特鲁多度过了80余年的历程,打破了疾病的枷锁,后世将这里视为治疗肺结核的圣地——萨拉纳克湖畔。至今人们仍然回味着他为我们留下的精致名言: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 (有时,能治愈;常常,在缓解;总是,去慰藉。)
防患大于治疗
医学有边界,医生有局限,所以人们不应该糊弄自己的身体,盲目依赖医疗可以力挽狂澜的弥补你的放纵。每一个高明的人都应该明白——防患于未然的道理。
作为防患于未然的实现方式,除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常见的饮食、运动、心理分析外,“早期防癌体检”更至关重要。需要注意的是普通体检代替不了防癌体检,要注意身体上出现癌症的危险信号。
防癌体检中发现的癌,很多都是早期,大有希望“获得根治”!有明显症状再去医院,多数是晚期。体检还是不体检,一个选择,一念之差,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决定命运。比如说,如果你经常大量饮酒,那么肝功能检查的次数就要多于普通人。每个年龄段都有相应的高发癌症,要有针对性的检查和观察。
防癌的钥匙就在每个人自己的手里:必要的肿瘤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的防癌体检,这是预防和及早发现癌症的“吉祥三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