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看病  
出国看病
脑膜瘤相关信息

蛋白质生物标志物鉴定脑膜瘤的侵袭性

  脑膜瘤现在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尸检研究结果表明一般人群可能在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发展为脑膜瘤。目前,脑膜瘤分为三组由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组织学标准确定。尽管在过去二十年中对世界卫生组织评分标准进行了修订,但许多研究已经确定了不符合等级的良性肿瘤亚组。这些肿瘤在完全切除后迅速复发,或残余肿瘤床在次全切除后表现出侵袭性生长。临床上,这些“侵袭性”病变的行为方式与较高级别的病变相似,但仍按世界卫生组织分级组织学标准归类为病变。最近的世界卫生组织评级方案,通过将脑梗塞的良性脑膜瘤确定为标准来解决这种批评。一些研究集中在世界卫生组织的脑膜瘤,这些脑膜瘤表现出更具侵略性的临床过程并试图定义预测这种临床行为的生物标志物。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侵袭性的放射学特征,如骨侵袭,尚未明确证实可以改变复发,甚至更少的研究集中在复发的肿瘤由于侵袭性脑膜瘤的普遍存在以及无法识别这些肿瘤,因此需要确定其他生物标志物以改进诊断方案。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二维凝胶分离结合质谱定义几种与侵袭性脑膜瘤相关的独特蛋白质表达模式,解决了生物标志物发现的这一挑战。然后,研究人员验证了这些蛋白质作为生物标记物在组织微阵列中的功效,所述组织微阵列包括所有等级的脑膜瘤。通过定义侵袭性脑膜瘤亚型蛋白质组的差异,研究人员假设研究人员鉴定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预测临床上不依赖于分级的侵袭性和复发性脑膜瘤。针对侵袭性世界卫生组织脑膜瘤的预设临床标准定义如下:任何接受完全切除的组织学确认的世界卫生组织脑膜瘤患者,需要在重复切除复发,第二次手术的病理证实为世界卫生组织级别我诊断了。任何患者接受全面切除世界卫生组织一级脑膜瘤,然后在需要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复发,尽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仍显示进展。任何患者因复发性肿瘤接受两次以上手术。被称为“非攻击性”的第二组肿瘤来自在初次手术时接受完整的切除术的患者,在更长时间的随访期间没有成像复发迹象。
   该研究成功地确定了一小组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鉴定一组临床上具有侵袭性的脑膜瘤,这些脑膜瘤是世界卫生组织分级标准无法识别的。使用这些相同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可以识别复发性脑膜瘤而不考虑等级。最后,使用本研究中鉴定的生物标志物鉴定侵袭性和复发性脑膜瘤可以应用于许多临床病史的肿瘤,包括先前已经放射,栓塞或复发的肿瘤。通过逻辑回归模型的开发,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了本研究中确定的生物标志物的诊断能力。在更大脑膜瘤队列中进一步验证可以导致开发一种诊断平台,该平台改进了目前的世界卫生组织分级方案。通过开发更敏感的预测模型,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识别除手术外可能需要辅助治疗的肿瘤来提供更好的患者护理。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创建的预测模型是由一组脑膜瘤构建的,这些脑膜瘤并不代表脑膜瘤的一般分布。与其他系列脑膜瘤相比,研究人员的组织芯片组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和复发性脑膜瘤患病率。这可能会影响逻辑回归模型中每个预测因子的价值量。因此,在更大系列的脑膜瘤中进一步验证研究人员的生物标记物组将有助于提高本研究中呈现的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所提出的预测模型依赖于评估六种蛋白质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凝溶胶蛋白,半乳糖凝集素钙网蛋白,波形蛋白。每种模型依赖于这些蛋白质的不同表达谱。然而,凝溶胶蛋白和作为预测因子的表达和定位在每个模型中保持相同。每种模型对半乳糖凝集素,凝溶胶蛋白和的依赖表明这些蛋白质可能作为脑膜瘤中攻击和复发的通用标志物。以前的研究表明这些蛋白质参与增殖,细胞运动,基因转录取决于它们在细胞内的位置。
  先前已在其他癌症中报道了半乳糖凝集素,凝溶胶蛋白和表达的变化,这进一步增强了它们作为肿瘤发生标志物的潜力。在这三种蛋白中,据报道,只有半乳糖凝集素作为识别脑膜瘤的生物标志物,尽管在本研究之前尚未对所有级别的脑膜瘤进行研究。是一种具有多种细胞功能的小凝集素结合蛋白。可导致增殖。在细胞核中,半乳糖凝集素相互作用以诱导转录。是剪接体的一部分;过表达可导致肿瘤转移。凝溶胶蛋白对任何已知蛋白的肌动蛋白具有最高的结合亲和力,并且负责细胞骨架重塑和细胞运动。凝溶胶蛋白结合时抑制以防止凋亡。凝溶胶蛋白在切割时也可作为转录起始因子。最近的基因测序研究发现脑膜瘤中存在,平滑突变。已知这些基因中的一些与研究人员研究中鉴定的生物标志物相互作用。也直接与凝溶胶蛋白相互作用,诱导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变化。这些相互作用表明研究人员的预测模型可以通过添加遗传筛选来加强。这可以通过将基因突变与蛋白质组的改变相关联来实现。此外,遗传学的添加可以提供一种加速诊断过程的高通量方法,尽管尚未发表用于诊断目的的这些潜在相关性的研究。确定世卫组织脑膜瘤的积极行为和复发亚型对神经外科医生和神经肿瘤学家治疗携带此类肿瘤患者非常重要。

 
 
脑膜瘤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许多无症状脑膜瘤多为偶然发现。多发脑膜瘤偶尔可见,文献中有家族史报告。50%位于矢状窦旁,另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可见于硬膜外。其它部位偶见。
脑膜瘤
脑膜瘤分型
脑膜瘤探秘
 
其他肿瘤
胶质瘤
烟雾病
肺癌
肝癌
大脑海绵状血管瘤
 
中国海外医疗网脑膜瘤频道 版权所有 2012-2020  本网站内容参考网络,如有侵权请发邮件!出国看病 海外医疗 质子重离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