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看病    
出国看病
关于INC的相关信息
Kawase入路对于脑肿瘤治疗的重大意义

  Kawase教授在1991年的一篇报道中提出了一种手术方法,并对10例岩斜区延伸至鞍旁区的脑膜瘤手术患者进行了结果分析。这种手术方法就是成就其一生的经典的kawase入路(经颞下岩前入路)。通过磨除Kawase三角,对前岩骨质(无功能区)进行了最小但有效的硬膜外磨除,在保存Labbe’s静脉和耳蜗器官的情况下显露斜坡区。进入海绵窦时,硬脑膜切口向前延伸至Meckel's 腔,通过移动三叉神经扩大帕金森三角。这一方法提供了从斜坡中部至海绵窦区的极佳视野,可在直视脑桥表面的情况下清除硬膜外及硬膜内肿瘤。通过这种方法,颅底神经损伤以及颞叶和脑干的牵拉损伤的风险被降到了最低水平。7例患者肿瘤被全部切除,无死亡案例。8名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满意。肿瘤切除的程度取决于肿瘤与颈动脉的粘附程度,以及肿瘤对脑干侵袭程度。在实现次全切除肿瘤的3名患者中,只有一名患者肿瘤复发。

 
  蝶骨、枕骨和颞骨三者交界共同构成岩斜区,其实质上是三叉神经内侧(V3)、面神经(VII)和前庭蜗神经(VIII)前内侧之间的岩嵴区域,其所处的位置位于颅底、位置深、毗邻复杂的血管神经和重要的脑组织结构,因此手术风险、难度极大。岩斜区有三个区域构成,被两边内听道口之间的连线分为上、中两个区域,通过颈静脉结节上缘两者之间的连线可以分为中、下两个区域。Rhoton解剖将上斜坡区、中斜坡区、下斜坡区三者统称为岩斜区。棘孔、弓状隆起、岩浅神经是Kawase入路岩骨表面的重要解剖标志,根据它们可以确定岩骨其它毗邻结构。分离颅中窝底硬脑膜后看到的第一个解剖标志是棘孔,在Kawase入路中十分重要,是定位寻找卵圆孔和岩浅大神经标志。Kawase入路中岩骨表面另外一个重要的结构标志为岩浅大神经,内耳道和颈内动脉水平段的位置可以通过它确定。而弓状隆起作为岩骨表面。而弓状隆起作为岩骨表面的骨性标志,在Kawase入路中十分重要,常被用来作为上半规管的定位标志。
(Kawase三角区)
  现在手术切除岩骨斜坡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有数种,Kawase入路(经岩前入路)是颇受术中青睐的一种,在不损失听力的情况下通过硬膜外磨除颞骨岩尖无功能区Kawase三角(边界为下颌神经(V3)、岩浅大神经(GSPN)、弓状隆起、岩上窦)较好地显露鞍旁区、海绵窦后角、斜坡、小脑脑桥角、脑干腹侧面、基底动脉等重要解剖结构区域,获得较大的手术空间和良好的手术视野。由于硬膜外操作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手术牵拉对脑组织和静脉损伤所导致的并发症。
(红色部分为被磨除的Kawase三角区)
  kawase入路适应于岩斜区和桥小脑角区(CPA)病变,例如脑膜瘤、脊索瘤、三叉神经鞘瘤、听神经瘤或者表皮样囊肿病变,特别适用于岩斜区肿瘤并且侵犯如中颅窝、Meckel's 腔,例如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中线上或幕上的脑桥前的上皮样囊肿很适合这个入路。基底动脉的动脉瘤或基底部较低位置动脉瘤也适用于此入路进行夹闭。
(Rhoton解剖,Kawase三角区)
  Takeshi Kawase教授(INC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特聘教授),1983年对经岩骨前入路进行了改进,并于1985年在 JNS(Journal of Neurosurgery, 世界神经外科第一大专业杂志,主编加拿大人James Rutka, INC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中进行了报道(Kawase入路)。1990年, 他与耳鼻喉科、整形外科医生和眼科医生合作,指出了对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并正式发明了新的手术方法。他们于1989年发起组织了日本颅底协会,1991年组织了亚洲-大洋洲颅底协会,并管理了他们的秘书处多年。
   1996年,他被选为庆应义夫大学神经外科教授和主席。他曾在2004-06年担任日本神经外科学会会长,并于2005年担任日本颅底协会会长6年。他从2001年起被授予 WFNS(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颅底委员会主席8年的职位,并为国际颅底技术教育做出了贡献。他曾担任世界神经外科学会创始人之一,并于2005年在日本组织了第一次 WANS 会议。2007年,他因其活动被授予 JNS(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世界神经外科第一大专业杂志) 国际奖。 2009年,他因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活动做出贡献而当选为 WFNS 第一副总裁。
   即使在2010年从庆应大学退休后,他也保持着自己的先锋精神,继续从事荣誉教授的国际教育工作。他支持在埃及、印度、台湾、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组织颅底社会讲座课程。2013年,他因" Kawase 入路 " 对岩斜区病变的毕生工作而被授予Dandy奖章。2018年他成为INC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特聘教授。
 
 
胶质瘤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50%,居第1位,多见于成人,好发部位以额叶、颞叶、顶叶居多。胶质瘤患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成人多见,30~4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不同病理类型的胶质瘤各有其高发年龄,室管膜瘤的高发年龄在10岁以前,星形细胞瘤多见于中年人,老年人以胶质母细胞瘤多见。
脑胶质瘤分型
低级别胶质瘤
室管膜瘤
星形胶质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脑干胶质瘤
视神经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
其他脑部肿瘤
垂体瘤
鼻咽癌
烟雾病
脑膜瘤
肺癌
肝癌
大脑海绵状血管瘤
其他相关胶质瘤
 
中国海外医疗网胶质瘤频道 版权所有 2012-2020  本网站内容参考网络,如有侵权请发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