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看病  
出国看病
肝癌晚期动态

射频消融术肝肿瘤的高温消融

  射频消融(RFA)使用450至500-KHz无线电波的能量进行肝肿瘤的高温消融。在该过程中,将具有非绝缘尖端和绝缘针杆的针电极插入肿瘤中。高频交流电流通过非绝缘针尖进入周围组织,产生组织中离子的快速振动和摩擦热。随后在电极周围产生的热量以可预测的方式传导到周围组织中,在50℃和100℃之间的温度下引起凝固性坏死。烧蚀区域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流的强度和长度,电极尖端的规格以及施加的能量持续时间。可以使用的电流强度受到针尖周围的组织碳化的限制,这可能导致组织阻抗的急剧上升并因此导致射频波流的中断。这有效地限制了可以通过单个探针消融的组织区域。组织血管化也是决定消融组织体积的重要因素。象其它热消融方法中,高度血管瘤或邻近大血管肿瘤的完全坏死可以通过血流量的冷却效果受到阻碍。RFA期间的Pringle机动是降低血流冷却效果的有效措施。使用常规单针电极的RFA可以消融小于2cm的肿瘤,但是随着最近的技术改进可以消融较大的肿瘤。使用冷却的尖端电极的通过经由冷盐水输液针的内部腔室的冷却,从而允许比传统的针使用较高功率的避免立即组织在电极周围的炭化。以脉冲形式提供RFA能量是防止针尖周围炭化的另一种方法。使用多叉(成簇)电极或具有多个可伸缩J钩的可扩展电极以产生重叠消融场可用于消融高达7cm的肿瘤。由于这些多功能探头设计允许消融大肿瘤,RFA的热情远远超过了近年来微波或激光消融的热情。
  与MCT和激光治疗相似,RFA可以通过经皮,腹腔镜或剖腹手术进行。经皮RFA在局部麻醉下通过超声引导完成,并且可以作为日间手术进行。然而,腹腔镜或开放式入路可能对于严重凝血病,大HCC(>5cm)出血风险高的患者,与热损伤风险的其他内脏器官相邻的浅表结节,或无法进入经皮穿刺。可以使用实时超声监测消融过程,其显示由热组织变化引起的电极周围的消融区域中的强烈回声区域。然而,与冷冻消融不同,其中可以通过超声监测演变的消融区域以获得精确的边缘,RFA中看到的高回声区域不完全对应于肿瘤消融的区域,也不表示肿瘤消融是否完整。当需要多个重叠的消融区域来破坏肿瘤和非肿瘤肝脏的周围边缘时,这在大肿瘤中尤其成问题。通过CT扫描,MRI扫描或在手术后进行的彩色或能量多普勒扫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凝固性坏死的程度。使用造影CT扫描,一些研究显示,在单次RFA治疗后,80%至90%的肝癌晚期小于3至5cm,完全肿瘤坏死。较大肿瘤的竞争消融率不太有利:对126例肝癌晚期3.1至9.5厘米(平均5.4厘米)的RFA研究报道,即使使用聚集电极,完全坏死率仍为48%。
  与其他高温消融治疗一样,RFA似乎是治疗肝硬化患者HCC的安全方法。报告的并发症包括肝脓肿,腹腔内出血,包膜下血肿,胆道出血,胆管狭窄,气胸,胸腔积液,邻近器官损伤和肝功能衰竭。不同系列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12%,治疗相关死亡率为0%-1%。在针对HCC的早期RFA治疗系列中尚未报道沿着针道的肿瘤细胞接种,尽管这些系列中的大多数的后续行动相对较短。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报道,在5例或更小的单发HCC患者中,有4例(12.5%)患者在RFA后4至18个月出现活检证实的针迹肿瘤。发现肿瘤细胞接种的风险要与包膜下位置,低分化的肿瘤,以及一个高基线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相关联。这种针道肿瘤种植的发生率远远高于PEI治疗HCC后报告的0.6%至1%,并且作者认为它可能与RFA电极的较大针头(15-18G)相比较使用用于PEI的细针,或释放与消融过程中温度升高引起的瘤内爆炸相关的肿瘤细胞。
  由于RFA是一种相对较新的HCC治疗方式,因此文献中的数据大多是初步观察,随访时间较短。最近,生存结果已经从开创性RFA治疗HCC的中心获得。总结了报告的HCCRFA研究,其中有详细记录的随访结果。完全坏死达到88%至100%,尽管在某些情况下,第一次治疗后需要第二次RFA消融残留的肿瘤组织。与其他局部消融治疗一样,肿瘤的肝内复发很常见,平均或中位随访9至34个月后,范围从20%到49%不等。然而,大多数复发性肿瘤是新的病变,可能与肝硬化的多中心肝癌发生有关。在迄今为止报告的最大的HCCRFA系列中,110例患者中位随访19个月后总体复发率为49%,但RFA部位的局部复发仅发生在4例(3.6%)患者中,均为原始肿瘤大于4厘米。与16%至38%PEI之后报告相比毫不逊色这种低复发率。然而,另一项针对小HCC(≤3.5cm)的经皮RFA的研究报道,在平均随访34个月后,88名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为20%。在后一项研究中,作者还发现,使用可扩张探针治疗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低于使用常规探针治疗的患者(14%对29%)。到目前为止,只有两项研究提供了长期存活率。RFA后的5年生存率为肝癌3cm或在一个报告中,更小的40%和用于在另一个报告HCC3.5厘米或更小的33%。
  最近,RFA已经与其他局部消融治疗进行了比较,初步数据似乎表明RFA可能是个更好的选择。与PEI相比,RFA引起的坏死更容易预测,大多数小HCC患者单次治疗就足够了。一项前瞻性非随机研究比较了42名患者的RFA和44名3cm或更小的HCC患者的PEI,结果显示RAF完成坏死率更高(90%对80%),治疗时间更短(平均1.2对4.8次),但RFA与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关(12%对0%)。两项比较RFA和PEI对小肝癌的随机试验的初步数据也表明,治疗时间明显缩短,肿瘤消融的根治性优于RFA。在一项前瞻性非随机研究中,将RFA与冷冻疗法进行了比较,该研究涉及146例无法切除的肝癌晚期或其他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该研究显示,两组患者中位随访15个月后,RFA导致并发症发生率(3.3%对40.7%)和局部复发率(2.2%对13.6%)明显低于冷冻消融术。相当肿瘤大小(中位数3.8厘米对3.6厘米)。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与冷冻消融相比,RFA后出血和血小板减少明显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但RFA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高于大于3cm肿瘤的冷冻消融率(38%对17%)。然而,在两项研究中,大多数患者患有转移性肿瘤而非HCC。RFA的临床疗效尚未与MCT进行比较,但一项实验研究表明,RFA在产生更大面积凝固性坏死的能力方面可能优于MCT。需要随机对照研究了患者的HCC其他地方消融治疗评价RFA的潜在益处。

 
肝癌晚期简介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乳腺等器官恶性肿瘤的肝转移。
   肝癌晚期表现有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进行性肝大或上腹部包块等;部分患者有低热、黄疸、腹泻、上消化道出血。
其他病种
烟雾病
脑膜瘤
肺癌
肝癌
大脑海绵状血管瘤
 
肝癌分类
 
 
 
中国海外医疗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部分内容参考网络,如有侵权请发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