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看病  
出国看病
肝癌晚期研究

肝细胞癌的射频消融

  在难以治疗或高风险的地区进行肝细胞癌的射频消融并不容易;空间的挑战可以使它很难达到完全坏死。“难以治疗”的肿瘤通常被定义为位于生命结构1cm范围内的肿瘤,例如胃肠道,胆囊,横膈膜,可见的肝内胆管或血管直径。已经制定了几种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与高危地区的肝癌晚期射频消融单药治疗相比,乙醇注射和射频消融联合使用可实现更高的完全坏死率。此外,研究人员观察到在低射频功率和最大射频功率下使用射频消融的可比临床结果,在低功率组中遇到的副作用相当少,特别是对于难以治疗的肝癌晚期。人工腹水或人工胸腔积液也被用作经皮射频消融的辅助手段,用于有问题的位置的肿瘤。的安全性和人工胸腔积液创作的疗效已在数个位点。最终,建议采用开放式或腹腔镜射频消融作为替代方法,但这两种技术都具有更高的侵入性,并且由于访问受限而需要技术要求严格的电极放置方法。目前的射频消融装置在直径小于3cm的肝细胞癌中更有效。近来,具有多个单极或双极射频电极的同时放置一开关RF控制器的应用已报道在较短的时间。非常有限的,但有希望的初步结果已经报道了用于治疗肝细胞癌的与射频消融通过同时使用两个或三个RF电极和开关RF发生器。在研究人员的中心,研究人员使用具有两个或三个RF电极的开关控制射频消融,招募了70名患有至少一个直径大于或等于3.0cm的指数肝细胞癌肿瘤的患者。53名患者共有58个中等大小的指数肿瘤,其余患者总共有17个大肿瘤。指数肿瘤的平均直径分别为3.7±0.5cm和5.7±0.6cm。第一次完成消融后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79.3%和82.4%。在为每位患者另外进行一到两次射频消融治疗后,主要技术有效率评分为91.4%和94.1%。平均随访21.0±10.2个月,10患者死亡;另有12例患者表现出局部肿瘤进展。估计的累积总生存率和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93.9%和10.7%,84.6%和17.2%,以及81.3%和32.8%。相比之下,具有单个RF电极和顺序消融的常规射频消融实现了中型肝细胞癌的完全消融率为53-61%,而对于大型肝细胞癌,消融率为20-45%。使用控制器使用控制器。因此,具有两个或三个电极的射频消融和开关RF发生器实现了对于中型和大型肝癌晚期的高速率的完全消融。此外,通过开关射频发生器连接多个双极射频电极的射频消融可以通过放置射频消融电极产生更大的凝固性坏死,电极距离长达3厘米。该方法可以降低小肝细胞癌中肿瘤扩散的风险,因为该技术允许对直径小于3cm的肿瘤使用非接触射频消融。从2010年11月到2011年4月,研究人员招募了6名直径小于2.5厘米的孤立性肝细胞癌患者。将三个双极射频消融电极放置在肿瘤边缘之外,并使用控制器。
   射频消融之前和之后的总肿瘤体积为3.0±1.4cm3和24.5±6.0cm3。据报道,短暂的消融后疼痛或发烧。在射频消融后随访6个月以上未观察到LR。这些结果表明,使用开关RF发生器,多个双极RF电极和无接触方法的射频消融可以有效地消融直径小于3cm的肝细胞癌,具有足够的安全范围和最小的肿瘤扩散风险。需要更大的样本量和更长的观察期来确认该方法的潜在临床功效。因为通过前一代微波消融天线产生的热消融的体积较小,微波消融被最佳直径施加到肝细胞癌的小于2厘米。对于大于2cm的肿瘤,应进行多次重叠电极插入。如今,由于台湾的目标热量范围更广,射频消融正在逐步取代微波消融用于肝细胞癌治疗。然而,具有多个冷却轴天线的新型微波消融技术也被用于台湾的小型肝细胞癌的消融。与较旧的微波消融天线和多次连续消融相比,通过使用切换控制器和两个或三个天线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热量直径也可以包含5cm。台湾局部消融的最新进展包括带有多个射频电极的控制器微波消融,用于治疗大型肝细胞癌;这些技术实现更高的完全消融率并且需要更少的消融疗程。通过使用CE-US,有或没有三维超声检查或虚拟超声辅助,可以改善射频消融疗效的评估;目前这些方法并不常用。

 
肝癌晚期简介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乳腺等器官恶性肿瘤的肝转移。
   肝癌晚期表现有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进行性肝大或上腹部包块等;部分患者有低热、黄疸、腹泻、上消化道出血。
其他病种
烟雾病
脑膜瘤
肺癌
肝癌
大脑海绵状血管瘤
 
肝癌分类
 
 
 
中国海外医疗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部分内容参考网络,如有侵权请发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