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看病  
出国看病
肝癌晚期研究

射频消融后肝细胞癌的局部复发

  通过切除获得肝细胞癌的解剖根除,小肝癌的LR率射频消融后分别为1.3-12%,在1年,2年1.7-24%,并且在两个5年和10年。与LR相关的因素包括较大的肿瘤大小,无包膜的肿瘤,分化差的肝细胞癌,亚囊位置,小于1cm的烧蚀边缘,附近的诱导散热效应的血管,和埃德蒙森的级。这种增加在LR大概是由于未知肿瘤周围卫星结节,安全余量不足,或不完整的消融。更新的RF设备或改进完全消融的精细算法可以帮助最小化LR。由于在肝细胞癌存在下潜在的肝癌晚期疾病,肝癌晚期患者中额外的新复发非常常见。射频消融后小肝癌的4年复发率为81%,与切除后相似,但5年和10年复发率为74.8%报道了80.8%。在10年的随访中。一些研究者表示担心射频消融可能诱发肿瘤扩散。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在射频消融期间发生爆裂声与肿瘤进展无关。然而,如果在射频消融期间观察到气体扩散到相邻血管中,研究人员改变电极方向或位置以减少可能在消融的早期阶段未完全凝固的组织扩散。需要进一步研究肝癌晚期及相关因子或生物标志物的快速复发率,以阐明风险因素。对于高风险地区的肝细胞癌,研究人员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低RF功率和最大功率下使用射频消融表现出相同的效果,但使用低功率导致较少的主要并发症。
  射频消融后小肝癌的总肿瘤复发率1年为18-22%,2年为30-48%,3年为44-61%,4年为71%,5年为83%。与肝细胞癌总体复发率较高相关的独立因素包括低血小板计数,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增加>80%,多个肿瘤和更高埃德蒙森的等级总体肝细胞癌复发可能与LR和肿瘤复发有关。增加完全坏死的速率,减少了LR,和使用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法可能会减少整体肿瘤的复发预防潜在的肝脏疾病的进展。有关长期生存的数据非常有限。在较低年龄,HCV,早期ChildPugh分级,小肿瘤大小,低血清基线甲胎蛋白或凝集素反应性基线甲胎蛋白水平,低des-γ-羧基凝血酶原水平的亚组中,通常观察到更长的存活率,分化良好的肿瘤和孤立性肿瘤。最近的研究已经表明,射频消融可导致良好的5年生存率,用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可操作肝细胞癌。射频消融的疗效与小肝细胞癌的手术切除相当。因此,2012年EASL肝细胞癌指南主张射频消融也是非早期肝细胞癌或临床肝癌-A级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种选择,不适合切除。一些随机或队列研究,包括来自台湾的一些研究,报告射频消融在早期可操作的肝细胞癌中实现了良好的5年生存率,并提供了早期或早期的存活率-阶段肝细胞癌,这是与用切除。在各种地方模式中,经皮乙醇注射和射频消融都是使用最广泛的模式。几项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和荟萃分析显示,就任何大小的肝细胞癌更可预测的坏死,更高的完全消融率,更低的LR和更高的总生存率而言,射频消融在小肝细胞癌方面优于经皮乙醇注射。常规微波消融在放入肿瘤中的每个电极仅提供直径为2cm的热消融区域;然而,射频消融为每个电极提供2至5厘米直径的热消融区。因此,射频消融比为微波消融小肝癌的治疗更有用,因为射频消融提供较低速率LR,产生了较高的存活率,并且需要较少的治疗会话。在台湾,传统的微波消融在一些中心使用;然而,台湾现已推出采用冷轴和多天线的新型微波消融。目前可获得各种RF电极。一些研究已经示出的各种RF电极类型之间等效功效。当处理较小的肿瘤时,双极RF电极的特性阻止了肿瘤的接触。对于直径大于3cm的肝细胞癌,涂药器仍在肿瘤外,但对于大于3cm的肝细胞癌,涂药器放置在肿瘤内,但探头间距离不得超过3cm。非接触式消融的益处包括预防肿瘤囊破裂,从而可能降低肿瘤在消融前扩散的危险,导致LR降低。然而,非接触式消融具有其局限性,包括在高风险位置或狭窄空间中针对肿瘤插入探针的困难。此外,这种技术最好通过3-6探针的自由手插入来实现。

 
肝癌晚期简介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乳腺等器官恶性肿瘤的肝转移。
   肝癌晚期表现有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进行性肝大或上腹部包块等;部分患者有低热、黄疸、腹泻、上消化道出血。
其他病种
烟雾病
脑膜瘤
肺癌
肝癌
大脑海绵状血管瘤
 
肝癌分类
 
 
 
中国海外医疗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部分内容参考网络,如有侵权请发邮件!